谷胱甘肽与抗新冠

 

作者:石英,加拿大统一注册营养师协会(Amalgamated Registered Nutritionists Association, ARNA)会长、首席讲师

 

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是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免疫风暴,免疫风暴是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炎性物质的过程,它可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。另外新冠还可产生高凝血性,使得组织得不到氧份而坏死。

 

研究指出,谷胱甘肽是抵抗上述致病性的关键物质。病毒感染期间,低水平的谷胱甘肽是病毒能够在体内增殖的关键因素。

 

新冠能够产生严重性的呼吸道症状,威胁生命,是肺产生大量炎症所致,是免疫风暴的结果。

 

临床治疗这样的疾病,一是用抗病毒药,二是用抗炎药,不幸的是,这些药物对于严重的病例都没有什么效果,而且还会产生副作用,对于已经脆弱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。

 

对于新冠感染的反应是非常因人而异的,有些人症状非常严重,有些人症状轻微,而有些人根本就没有症状。

 

出现这样的差异与体内的谷胱甘肽水平具有直接的关系,水平低下者容易感染,而且水平越低,症状就越严重,对于肺功能严重损伤者,其肺内的谷胱甘肽已经被耗尽了。

 

谷胱甘肽是抗氧化剂的主宰者,是抗氧化剂之王。身体自己制造谷胱甘肽,它存在于每个细胞中,担任着保护细胞不受病毒、细菌、自由基(或炎症)的损伤。

 

它有两种形式:抗氧化型(又称还原型)和氧化型,抗氧化型中和自由基之后本身就变成了氧化型,此氧化型然后可以从其它电子提供者那里获得电子,本身就又成为了抗氧化型,抵抗疾病的是抗氧化型。

 

除了自身再生以外,细胞还要从外界吸收谷胱甘肽来弥补谷胱甘肽的消耗。

 

研究指出,体内谷胱甘肽水平的高低,是抵抗新冠的关键因素,因为它最能有效的中和大量自由基、防止免疫风暴的发生,同时能够扩张血管、疏通血流,保证氧份对组织的供应。

 

为了文字方便,本文如果没有明确标明,所说的谷胱甘肽都指的是抗氧化型(或还原型)。

 

对于抗病(包括病毒感染、炎症所致的慢性疾病),如果把谷胱甘肽比喻为杀敌的武器,库存不足,将没有足够的武器去消灭来势凶猛的病毒和制止免疫系统的骚乱(免疫风暴),器官损伤就在所难免。

 

谷胱甘肽的抗氧化型--氧化型之间的比例要平衡。正常情况下,抗氧化型的水平要高于氧化型的100倍,但当细胞暴露于大量自由基时(例如体内炎症产生大量的自由基),就耗费掉了大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,产生了大量的氧化型谷胱甘肽,二者的比例严重失衡,氧化型超出了还原型的1000倍,这就极大的增强了机体对新冠的易感性和感染后的严重性。

 

谷胱甘肽抗新冠的作用在于:

  1. 抑制病毒的增殖。
  2. 中和自由基能力最强,它能够在自由基攻击组织之前就把它消灭掉。
  3. 阻止免疫系统释放炎性物质,免疫风暴就是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炎性物质所致。
  4. 扩张血管,抵抗血凝。

 

免疫风暴不仅仅发生于新冠感染,任何导致严重性肺、肝脏疾病都具有相同的免疫风暴发生。因此,提高体内谷胱甘肽水平,无论是否针对新冠,都是保护身体的明智方式。对于新冠的预防和治疗,提高谷胱甘肽水平更是现今行之有效的手段,也为避免今后的再次感染做好了防御的准备。

 

现代人谷胱甘肽水平普遍低下,原因是体内具有高水平的炎症和自由基,它们耗尽谷胱甘肽,这与现代人的错误饮食具有直接的关系。

 

饮食与炎症、自由基

  • 吃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,包括糖、饮料、精制淀粉等,它们导致机体血糖高和胰岛素高,二者都会给机体带来大量的自由基和炎症。
  • 精炼烹饪油,包括色拉油、菜油、玉米油、大豆油、芥花籽油、葡萄籽油等,它们是变质的,变质油本身就是自由基,同时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炎症。
  • 低盐饮食,缺乏盐,机体会产生大量的血管紧张素II,此物质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炎症,同时产生高血压。
  • 药物,所有的药物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自由基。
  • 缺乏营养,例如缺乏维D身体不能产生控制炎症的物质,缺乏维B,氧化型谷胱甘肽将得不到维B贡献的电子,而不能转变回抗氧化型(谷胱甘肽需要从维B3的代谢产物NADHP获得电子)。

 

的确,研究发现,以下人群体内谷胱甘肽水平低下:

  1. 糖尿病患者。糖尿病患者的组织或器官遭受广泛的氧化应激(大量自由基)的破坏,在不同的器官中具有低水平的谷胱甘肽,病例研究确认,组织中增加的促炎物质与低水平的谷胱甘肽具有直接的关系。研究指出,糖尿病是患新冠的一个风险因素,并且患病的症状严重,死亡率也高3

 

  1. 高血压患者。一氧化氮是放松血管(降血压)的物质,它需要谷胱甘肽来携带,缺乏谷胱甘肽就意味着缺乏一氧化氮,那么血压就会持高不下,因而产生高血压。人体观察,补充谷胱甘肽具有降血压的效果,动物实验观察,用耗尽小鼠体内谷胱甘肽的方法来诱导氧化应激,小鼠就产生了高血压。研究证实,高血压是感染新冠的高风险因素,住院患者死亡率高4

 

  1. 肥胖者。7%患新冠住院的人是肥胖者,研究指出,他(她)们体内的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使得他(她)们发展成了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。多项研究证实,他(她)们体内抗氧化型谷胱甘肽水平低下,氧化型谷胱甘肽水平高,充满着脂质过氧化的产物(脂溶性自由基)。研究显示,超重增加患新冠的风险,住院率高,但没有增加死亡的风险,而非常肥胖是患新冠和死亡的风险因素5

 

  1. 用药者。合成药物是非天然的物质,对于身体来讲就是毒素,谷胱甘肽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解毒,它与药物的代谢产物结合,然后通过复杂的解毒过程把毒素排出体外。谷胱甘肽的这样功能是身体先天设计好的,它一定要这样做的。此外,药物还会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,因此,药物会消耗掉大量的谷胱甘肽。泰诺(扑热息痛)是最常见的降低谷胱甘肽的药物,事实上,动物研究用于降低谷胱甘肽的标准物质就是泰诺。此外,阿霉素、抗疟疾药、氯喹宁等,它们除了降低谷胱甘肽以外,还阻碍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营养物质。

 

  1. 老年人。老年人的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都高于年轻人,多项研究显示,老年人体内谷胱甘肽水平低下,特别是肺内,空气污染耗尽了肺组织中的谷胱甘肽,因而会产生严重的呼吸道症状。

 

如何提高谷胱甘肽的水平?

除了避免消耗谷胱甘肽的因素以外,补充谷胱甘肽(一定要抗氧化型或还原型,缩写GSH)或N-乙酰半胱氨酸(NAC)是快速提高谷胱甘肽水平的有效方式。

 

NAC是身体合成谷胱甘肽的原材料,此外,它还具有祛痰(化痰)的作用。

 

研究发现:

  • 补充NACGSH可抵抗心血管疾病、肺病和病毒感染,降低药物所带来的炎症指标。
  • 补充GSH显示出明显的降高血压的效应。
  • 对于原发性肺纤维化,补充GSH能够明显的降低肺积液。
  • 谷胱甘肽水平低下的老年人补充GSH后,其水平达到了年轻人的水平。
  • 每天补充1200毫克NAC,降低了慢肺阻的严重性。

 

对于治疗新冠,研究显示需要高剂量的谷胱甘肽。

 

正常情况下,身体每天消耗掉3GSH,天然谷胱甘肽和NAC是非常安全的,临床观察,每天补充1200毫克GSH没有任何副作用,对于新冠严重者,病例报告显示,反复补充2000毫克GSH就明显的缓解了呼吸道的严重症状。

 

结论;

感染新冠,病毒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,但其根源不在病毒,而是自身的抵抗能力。体内太多的炎症、自由基消耗掉大量的抵抗病毒的武器(例如谷胱甘肽),才会有病毒的入侵和在体内增殖的机会。因此,消除炎症,把身体武装起来(例如提高谷胱甘肽、维他命D3+K2水平,D3促进谷胱甘肽的合成),防止病毒的再次感染,是维护健康生命的根本。

 

关于高品质的谷胱甘肽和NAC产品,“人人有机生活商城”已经为您准备好了,它们是纯天然,没有化学物质添加,经过我们近3年的应用,验证了它们的效果(生产商经过了35年的验证)。点击下面的链接:

 

如果您有饮食与健康方面的问题,请微信联系我们:sy4168879169(石英),我们每周有固定时间进行直播解答。

 

参考资料:

  1. Antioxidants 2020, 9, 624. Francesca Silvagno and others. The role of glutathione in protecting against the severe inflammatory response triggered by covid-19
  2. Integr Med (Encinitas). 2014 Feb; 13(1): 8-12. Joseph Pizzormo. Glutathione
  3. Diabetes Res Clin Prac. 2020 Aug; 166: 108347. Alireza Abdi and others. Diabetes and covid-19: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current evidences
  4.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. 2021 Mar 10; 31(3): 745-755. Yanbin Du and others. Hypertension is a clinically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critical illness and motality in covid-19: a meta-analysis
  5. BMJ Nutrition, Prevention & Health 2022; O: e000375. Wendemi Sawadogo and others.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s risk of factors for covid-19-associatied hospitalisations and death: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-analysis

上传:Ying